跳到主要內容區

跨領域思考,擁有邁向未來的能力

突破框架-跨域閱讀✕培養競爭力: 儒鴻企業董事長洪鎮海及Hahow好學校創辦人江前緯專訪
文 / 朱乙真    
2019-12-06


儒鴻企業創辦人洪鎮海,帶領公司翻轉紡織業的傳統形象,以創新研發,成功轉型為科技紡織公司。好學校Hahow創辦人江前緯學的是文組,卻與三位工程師聯手募資、成立線上課程平台。這兩位企業經營者,可說替跨域學習寫下了最佳詮釋。

知名趨勢作家丹尼爾•品克(Daniel H. Pink)在《未來在等待的人才》一書中提及,未來人才一定要具備的六大關鍵性能力:重設計、說故事、懂整合、給關懷、會玩樂、重意義,這些能力來自兩種感知:高感性(High Concept)與高體會(High Touch)。而對於企業經營者來說,懂得跨領域學習則是未來人才所需要的重要特質。


儒鴻企業董事長洪鎮海/跨領域學習,愈小開始愈好跨領域思考,擁有邁向未來的能力

時代在變,競爭越來越嚴峻,年輕世代不可能只埋頭在所學的本科。儒鴻企業董事長洪鎮海強調:「對跨領域的認知和熱忱,決定了你在職場的勝負。」

洪鎮海進一步分析:如果只會用單一學科或知識領域思考,想法容易僵化,不足以應付快速變動的世界中,所發生的各種複雜問題;唯有跨領域思考,才能鼓舞自己不斷學習、求新求變,避免限縮了視野,在原地踏步被淘汰。

「雖然我們是紡織業,但集合各領域人才。」洪鎮海說,部門之間有跨域思維,才能合作順暢;如果個人要邁向更高層級,進入管理、決策階層,更需要整合財務、法律、市場、產業、國際情勢等知識,「所有問題不可能只屬於單一領域,必定牽涉各種面向,沒有跨域思維,就無法解決問題。」洪鎮海說。

跨域思維也往往能碰撞出火花,洪鎮海舉例:「儒鴻的設計師很多非本科系,有讀醫學、建築,因為跨域結合,讓設計產生了與眾不同的獨特性。」

洪鎮海認為:愈早進入跨領域學習越好!從學校開始就應該有跨域思維。為什麼呢?「自己感受到對知識的需要及渴望,就會熱衷學習,效果才會好。」洪鎮海以教養孩子方式為例,「無論怎樣告訴他們英文多重要,也是無感,但帶出國去,讓他自己點餐,就會深刻感受到:不會英文連吃飯都很困難。」洪鎮海笑著說。

同樣的,跨領域學習也必須借助情境。他強調:「如果沒有情境,跨域只是紙上談兵,沒有好效果。」學習必須動靜兼備,光靠老師講,學生很難感受到什麼跨領域及其重要性,如果借助實作,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會發現需要哪些不同領域的知識,應該如何結合各領域所學,自然而然就能認知到跨域學習的必要性。

洪鎮海建議,師長們也應該提供學生多嘗試的機會,別怕孩子犯錯,唯有放手,他們才有機會思考什麼可以、什麼不可以,比約束禁止更有價值,也才能訓練出擁有跨領域學習及獨立思考能力,能面對並解決問題的未來人才。
 

Hahow好學校創辦人江前緯/ 跨域思維,培養自主學習能力

「回想創業初衷,就是強烈感受到跨域的重要性。」Hahow好學校創辦人江前緯開宗明義地說。自學校畢業後進入職場,江前緯深切感受到跨領域學習的需求,卻苦於沒有經驗,不得其門而入,因此,創立Hahow線上平台授課,就是希望讓學習不受時空限制,並打破科別和領域的框架。

過去的教育觀念,各行各業分水嶺清楚,然而科技日新月異,面對比過去複雜度更高、更多元的問題,無法只靠單一領域知識就可解決。「如果不懂得跨域思維.連溝通對接都很困難。」江前緯強調,尤其是職場溝通,若彼此缺乏交集,難以期待透過合作、創造火花。

「T型人才是時代所趨,鑽研知識必須同時從水平與垂直兩方向發展。」江前緯指出,兩者相輔相成,接觸面向廣泛且多元,才知道自己該如何精進,並準確定位出未來該從哪個領域深入專研。

江前緯建議:「跨域自主學習能力,應該從小建立。」在國小、國中時廣泛探索,不要把學習僵化限縮在某個範圍或科別,不妨從一個好玩有趣的項目,做為建立跨域思維的開端。

譬如:大家合作動手完成一架輕航機,過程中必須結合物理、美學、電子等各領域知識,透過不同專長分工,體會跨域合作的重要性,也體認到自己欠缺那些能力。

隨著網路科技發達,學習方式也被顛覆,不再有既定型態、路徑、樣貌。譬如:由線上課程掌握時代脈動;或加強涉獵其他領域知識;甚至透過學習,轉個方向,開啟人生另外一條道路。

面臨教育模式的翻轉,人才也必須養成自主學習習慣,「隨時保持彈性、開放,做為持續學習的動能。」江前緯也提醒,在資訊量爆炸的時代,想要有效自主學習,必須懂得搜尋適當資源、篩選資訊,並辨別資訊真偽,因此,提早建立思考批判能力,絕對是自主學習的必修課。

 

資料來源:遠見https://www.gvm.com.tw/article/69843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