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招生專區

 

跨領域學習是當前發展趨勢,為使學生成為新世代擁有科技整合能力,及具有競爭力的人才,工學院學士班學生可選擇化工、動機、材料、工工為第一專長,及本校10大學院的39個領域學程為第二專長

跨足不同領域,你走的每一步都算數|蕭詠芸 [ 22級 材料x醫科 ]

跨足不同領域,你走的每一步都算數|蕭詠芸

 

        人的一生要做出很多的選擇,決定晚餐要吃甚麼就已經夠困難了,何況是各種攸關人生未來的課題。對於高三時的我,選系是頭等大事。當時聽了各種分享,加上自身對於未來的想像,我對材料工程特別感興趣。然而,我的學測成績沒有很理想,想去的學校材料系都無法選填。我對生醫工程雖也感興趣,但考量它在台灣的發展不如工程蓬勃,我沒有信心在大學就主修醫工。愁苦地翻看簡章之際,工學院學士班映入眼簾,簡單看了介紹,覺得正好符合我的需求,提供我以工程為立足點的跨領域學習,我的成績也有機會得到錄取,因此成了我的第一志願。

 

       如願進入工院後,要面對的選擇就是專長的搭配。如同我前面所說,我對材料和生醫具有濃厚興趣,因此我選擇材料和醫學科學作為我的雙專長。醫科不像電機、計財等科系有那麼多學長姐選過,我沒有人可以詢問,也沒有考古題可以參考。幸運的是,當時系上與我熟識的一位學姊剛好有醫科系的朋友可以介紹給我認識,從此我有了靠山,更安心地修課──我想這是工院的一大特色,科系規模不大,學生間的情感連結卻更緊密,總是互相關照,不吝嗇幫忙。

 

       許多人聽到雙專長後,會提出「兩邊都不專精」的質疑。不得不說,我自己也這樣懷疑過。但我想,雙專長的宗旨本就是萃取兩系的精華,讓學生具備一定深度,並著重增加廣度。以我的專長搭配為例,有了醫科系的背景,我比材料系的同學具有更多生物知識,加上與材料本系差不多的基礎知識,我在生醫材料中領域顯得更得心應手,能更快理解研究的觀點、目的、考量等。雖然雙專長兩系的開課時段有時導致選課衝堂,需要提前安排,但工院也很為同學著想,願意給我們最大的選課自由,協助我們順利完成所有必選修。

 

      除了跨領域,工院也很鼓勵我們走出台灣,探索世界。工院在我們這年新增了「海外經驗學習」的畢業門檻。因此,我在大二那年加入清大的「坦尚尼亞國際志工團」,成為文書股的一員。我必須承認,如果沒有工院海外經驗的要求,即使有興趣,我也很可能因各種考量不會加入志工團,然而這個經驗著實豐富的我的眼界。作為文書股,我閱讀了志工團以往的歷史,更了解團隊的運行和坦尚尼亞的情況;作為團員,我們要檢修電腦海運至坦尚尼亞的合作學校,並準備電腦課程與文化課程與當地中小學生交流。雖然最後因為疫情取消出團,但在籌備期也讓我加強了待人處事的能力,也累積了很多經驗,更懂得志工分享的意義。

 

 

圖為坦尚尼亞國際志工團進行義賣活動時的照片

 

       寫了這麼多,現在準備投身研究所的我,其實最後並沒有如當初設想的走上生醫材料的領域。在修了許多醫科系的課,並加入生醫材料的實驗室完成專題研究後,我發現自己對生醫的熱忱恐怕不足以支撐我投身相關領域,因此決定研究所要轉換跑道。寫研究所的讀書計畫時,說完全不擔心是騙人的。專題和研究所的領域不同本就需要一定解釋來說服教授,更何況我還在醫科系修了幾年的課,要如何讓這一切看起來合理,且不會讓教授覺得我能力不足?

 

       然而事實證明,我想多了。轉換領域是常態,最重要的不是你有甚麼知識,而是你有甚麼能力。大學是培養能力的階段,舉凡基礎學科、實作經驗、溝通合作、領導籌備,真正的專業知識要到研究所以後才會正式進入鑽研的階段。而工院培養了我們這個時代最重要的能力:跨領域。比起在兩個科系修課學習,我更願意將雙專長看成跨領域能力的培養,我們更樂於不設限,更願意多方探索,也更習慣整合各方知識。

 

       我曾經是一個很看重各種決定的人,會不由自主擔心自己做不到最好的選擇,甚至害怕整個人生都會因為做錯決定而無法挽回,或因此需要繞遠路而浪費時間和心力。然而,大學四年讓我學會認同並相信自己每次的選擇,也拋下「選錯」這種想法。每一條路都會有不同的風景,無謂好壞;每一段旅程都有獨特的故事,有老天讓你遇見它的用意;每一個選擇都會帶來不同的經驗,而這些都將成為日後的養分。不用害怕繞遠路,更沒所謂做錯選擇。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只要是你腳踏實地走過的路,每一步都會算數。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