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招生專區

 

跨領域學習是當前發展趨勢,為使學生成為新世代擁有科技整合能力,及具有競爭力的人才,工學院學士班學生可選擇化工、動機、材料、工工為第一專長,及本校10大學院的39個領域學程為第二專長

你永遠不知道什麼時候會用到它|呂玠融 [ 22級 | 材料x心諮 ]

 

你永遠不知道什麼時候會用到它|呂玠融

 

我是工學院學士班22級的呂玠融,目前人在瑞典Linköping進行交換學生計畫,坐在森林裡、沐浴在陽光下,來一杯咖啡、甜點享受我的fika time,在寧靜的氛圍裡回憶我的大學生活。

 

進入大學,就像走進賣場超市,眼前的商品就已經讓人眼花撩亂了,如果再仔細翻找,或許會有更多意外的驚喜;學校各種獎學金、企業實習、出國交換、海外志工、專題研究的機會都很多,甚至校外也有許多機會等著我們去挖掘,很多時候不是沒有機會,只是我們不願意脫離脫離舒適圈去挑戰而已。

 

Why are u here?

由於學測的英文科目表現不甚理想,對於一心想選讀材料、化工相關熱門科系的我而言,是很大的打擊。幸好在高一的時候有幸參加了工學院學士班在暑期舉辦的工院營,讓我得知這個可以在大一進行多方嘗試,大二才決定科就讀領域的科系,相比一般的科課而言,在修課上可以有更多的選擇,也因此工學院學士班變成為我就讀科系的首選。更幸運的是在我入學的前一年,清華大學迎來和新竹教育大學的合併,豐富了學校課程的資源,讓學生在專業課程的選讀上有更多的彈性。

以我自己的例子而言,我在大一的時候修習了材料系的入門科目──材料科學導論,便深深著迷於各類金屬的相變化、合金結構,在後來也選擇了相關的專題研究領域。除此之外,在第二專長的選擇上,由於當時並不確定自己是否對心理學的興趣,因此在通識課程中特別去選修了「佛洛伊德精神分析」這門課,先對自己未來選擇進行嘗試。或許我是那個幸運的人,第一次嘗試就得到了我想要的結果,拼湊出「材料+心理學」這樣橫跨文理,能兼顧工作和興趣的美味大拼盤。

 

橫跨文理──走出自己的道路

每每在自我介紹的時候,許多人對我課程的修讀總感到特別的好奇,第一句話總是問「這兩個領域有相關嗎」、「你這樣讀起來會不會很辛苦?」,或許身為第一個在南大校區修課看似前途迷茫,在同時修習課程之初,或多或少都有些許的不適應、陣痛期,經歷了一段時間的調和、適應後,我發現能在確定未來能有飯吃之餘,還能兼顧自己的興趣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除此之外,我也很享受雙專長給我帶來的優勢,讓我能夠以開放的心態,用不同的角度去看待各種事物,材料系是應用的科學,心理學則是生活中的應用科學,儘管他們看似不同,但追本朔源都是有他們共同的道理。我也喜歡這樣的學習方式,讓我能在追求理性之餘,也保有最純粹的人性。

「選擇雙專長會不專精嗎?」,這個也是我最常被提問的問題,特別是我橫跨了文理這樣截然不同的領域。但比起回答問題,我更想反問「如果你是以敷衍的心態去學習,那些必修課真的對你有用嗎?」,很多時候並不是你課修得多,就一定會比較好的學習基礎。在大學裡,更多時候是你怎麼對待那門課、那項專業知識,如果你能深入去探索你投入的研究領域,那這些制式化的必修課程也就只是制度上的規定。不過我們也不能否認必修課程能夠引起學生對科系的了解、認識,那麼身為大學生的我們,就只能被動地去接受知識,而不能去主動追尋,自己去多修課嗎?

 

 

社團活動──繁忙生活中的調劑

雙專長這樣的學習制度雖然保有彈性,不過相較於一般科系的課程而言,幾乎是把選修課換成另一科系的必修課,特別是在課業的學習上確實也比較繁重,因此社團活動變成為了我調劑身心、拓展人脈的好去處。

清大裡面的社團包羅萬象,就我自己來說,身為高雄人的我自然而然地便加入了雄友會,也參與了全球處的TIYA接待大使,負責接待來訪的外賓;加入系學會為系上舉辦個活動;還有系上的籃球隊,和一群志同道合的兄弟們一起參加各種大大小小的比賽;甚至還和校外的朋友們一起創立了偏鄉服務的志工團,在暑假期間舉辦為期一週的營隊,帶著小朋友們享受著動手玩科學的樂趣。學校內的各種資源都相當的豐富,其實就已經很夠我們去享受大學生活了,如果行有餘力的話,也不妨將自己的生活拓展到校外,和更多的人建立連結、拓展人脈。

 

 

暑期實習──觀察業界的脈動

學校和系上也會提供各種實習的機會,特別是現在系上正積極的推廣企業實習或海外學習兩種離開校園的學習方式。對於身為學生的我們而言,讓我們能在修讀本科專業課程之餘,與外界社會、國際接軌。

我很幸運能在大三升大四的暑假,有幸台灣恩智浦半導體股份有限公司 (NXP Semiconductors Taiwan Ltd.) 的研發部門實習,除了學習了對封裝製程的基礎知識外,我也利用了自己在攝影方面的專長,為公司建立了一套高速攝影機的使用SOP,以及建立影片剪接的範本。不過更重要的事,我實際到業界去走一遭,親身去體驗什麼是在科技業工作的感覺,以及如何在工廠裡生存。這樣的機會對我後續在待人處事方面、實驗研究方面有很大的幫助,不僅是在待人接物上更加圓滑,也能替對方著想,做出符合當下環境、對方要求的結果。

 

 

專題研究──忙裡偷閒的生活享受

儘管工院在工學院各系資源的使用並未如本系學生方便,但我還是很幸運能帶升大三的暑假,主動詢問材料系葉均蔚老師有關高熵合金的研究,如願進入高熵實驗室學習。

起初一步一腳印地跟著學長進行專題的研究,在大三寒假之時,投稿科技部的大專生研究計畫,也正式開始自己的研究生涯。由於暑假在高雄實習,加之要遠赴瑞典進行交換學生計畫,做研究的時間倍受壓縮,莫約在學期間的四個月就必須完成長達八個月的計畫,因此在每天在實驗室的時間隨便動輒十二小時起跳,甚至晚上也常常睡在實驗室。儘管這樣的生活看似辛苦,但每當實驗成功,數據雪花般飛來收進電腦裡,那種快樂是難以言喻的,特別是先前有實習的相關經驗,讓我在報告的呈現及繳交上能夠輕易調整、符合老師的要求,也在專題研究的過程中確立了未來的研究方向。

 

 

出國交換──追尋Humanity的旅程

有別於同學們能夠如願以工程學群的科系進行交換,我在交換的過程中可謂一波三折,歷經無法選修材料系相關的碩士班課程後,在和姐妹校的協調及系上的支持下,我以第二專長心理學的專業,到瑞典Linköping university的faculty of art and science進行心理學的學習。

在講求人性的歐洲,除了在校內進行哲學相關的課程學習外,我也利用課餘時間到歐洲各國進行遊歷,探索當地的風俗民情,特別是各國當地的博物館,都是了解當地的良好媒介。我也在這次的交換過程中,了解到如何取得工作和生活間的平衡、享受生活、進而探索心靈層次的富足。

 

感謝您辛苦看完一堆幹話了

在大學的生活中,抓著學生生涯的尾巴,主動多去嘗試、探索各種不可能,儘管在當下不一定能馬上得到回報,但它們都會在你心裡埋下一顆種子,它們不是消失不見,而是在等待適當的時機發芽茁壯,就像是我的攝影、心理學、接待外賓的經歷一樣,你做的這些事情你永遠不知道你什麼時候會用到它們,但當你真的需要它們的那一刻,你會很感激它們的存在。

或許這就是雙專長存在的用意,讓我們有更多的空間、更寬闊的視野去探索,讓雙專長不再只是一項制度,而是能改變我們人生態度的一種精神。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