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從電機到法律,我的尋夢之旅──寫給迷惘的你:當全世界都在談「追夢」,你知道自己的夢想是什麼嗎?

從電機到法律,我的尋夢之旅──寫給迷惘的你:當全世界都在談「追夢」,你知道自己的夢想是什麼嗎?

認清夢想,比追求夢想更難

從賈伯斯的演講、曲家瑞的書,一直到五月天的歌, 我們聽過非常多人告訴我們要追求夢想、要做自己、要對所做的事保持熱情,才能成功。但,從來沒人跟我說,我的夢想是什麼,如果有人可以跟我說,夢想該長什麼樣子,一切就簡單許多,知道方向後,只需要認真、努力做就行了。然而,對我來說,認清自己的夢想反而是最難的。

大學進入了電機系。也許跟許多人一樣,進了大學之後,對系上的課程沒有熱情,每一次上課,腦袋都在思考「自己到底坐在這裡幹嘛?」雖然我沒有認真聽課,但我對於教授在講題外話的時候,倒是特別用心。

記得有一次,在邏輯設計的課堂上,當教授發表他對產業未來的看法時,我猛然抬頭,聽得津津有味,至於接下來的 Boolean Algebra(布爾代數)我就毫無頭緒了。這樣的學習過程,很快地反映在期中考、期末考上:「不會寫的題目先跳過」 這種考試策略不再適用,因為我跳過了一整份卷子,於是我開始懷疑自己的選擇、懷疑自己的心態、懷疑自己的能力。

當我的成績越是不好,我越是不想學習、越是討厭學校,進入了一個負面循環。

雖然大學生活非常自由,但當你缺少目標,就會缺少方向,不知道該往哪裡走,並感到痛苦。尤其是當全世界都跟你說要追求夢想的時候,沒夢想的我感覺更加徬徨。大學畢業前,我整理了大學四年探尋自己、慢慢塑形自己夢想的過程,希望能讓跟我一樣躊躇的學弟妹們,多一個參考:

Stage 1:多方探索,勇敢嘗試──沒有基礎,不等於沒有機會

首先,千萬不要浪費大學的自由與多元。這個時期的你正處於應該多元探索的階段,即便你早早確立自己想當工程師的目標,還是可以趁機一窺其他職業在做些什麼,因為一旦工作了,就沒時間跟精力去管其他領域的人在幹嘛。

大一下學期,我意識到自己一直拿「電機系不是我的興趣」 ,當作成績差的藉口, 卻也說不出自己到底對什麼領域懷抱熱情。所以,我開始向外發展,選修一些外系課程。當時覺得只要不要跟電機沾上邊的,一切知識都有趣好玩。

我修了經濟學、財務管理、設計繪畫、中國歷史、法文,只要看到有興趣的課程名稱,我都去修──畢竟,不試試看,怎麼知道到底好不好玩呢?另外,我認為,看到想修的課程名稱就勇敢地去選修,不需要太在意「建議先修的課程」。

例如,我大一的時候選修了財務管理,那是一門計財系大二的專業課,課綱上建議先修過會計學,比較能游刃有餘。然而,知識的累積其實不需按照順序。當然,沒有會計學的基礎,學期一開始確實有一點吃力,但到了第三堂課之後,我已經慢慢將修課所需的知識補足。最後,我也成功拿到學分。

所以,不要因為怕難,而錯過自己可能感興趣的事物。


Stage 2:觀察他人的目標,進一步學習、實踐──別人的興趣,也可能是你的興趣

記得,五月天阿信曾經說過,「如果你還沒有夢想,那就陪著你身旁的好友一起作夢吧!」

多方嘗試之後,拓展了自己的小圈圈,可能認識更多不一樣的人,也才了解到自己的「魯」,以及如何著手突破現況。

例如,升大二的暑假,我參加了一個叫 HPAIR(Harvard Project for Asian International Relations,哈佛亞洲暨國際關係會議)的國際論壇,發現隔壁的與會者學歷都比我好、經歷比我豐富、英文比我遛、長得還比我帥!當時我心想,「都給你贏就飽了!」

帶著這樣有點憤恨不平的情緒參與活動,起初並不愉快。後來,在活動中認識了一位學長,聽他訴說著未來的規劃──從事商業管理相關的職業,之後去唸 MBA,覺得非常酷,也想嘗試看看。

於是,我參加了非常多商業相關的活動,也修習了更多管理的課程。甚至,升大四的暑假,幸運地到 Stanford GSB(Stanford Graduate School of Business,史丹佛商學研究所),參加一個 Summer Institute for General Management(通用管理的暑期課程) 的 mini MBA program,更深刻了解 MBA 的生活及上課內容。

也因為在矽谷的那個暑假,感染了當地的創業的氛圍,一回到學校,就選修了高科技創業的課程。那門課要求所有的同學分組創立自己的公司,並參加創業競賽,從 0 到 1,體會創業的艱辛。

Stage 3:切莫害怕改變──追夢路上,可能發掘新的熱情與契機

隨著一步一步的努力,我更具體的了解這個目標能帶我去哪裡,也許是管理顧問、高階經理人,或許是 CEO,但我總覺得還缺少些什麼。

在高科技創業那門課,我們團隊的商業點子是「客製化傷口敷料」,所以在模擬創業的過程中,我調查了不少食品藥物管理的法規,也搜尋了專利。我很驚訝,我自己會那麼享受搜尋專利的過程。於是,為了更瞭解專利相關的法律,我選修了美國專利法的課程。

讀到了美國最高法院的判案時,我有一股強烈想反駁的慾望,心裡不停想著「這個說法太不合理了!」、「不應該這樣判!」就這樣,我讀的案子越多,就渴望再讀更多,有種千頭萬緒,卻不知從何訴說的感覺──也就是在那一刻,我知道了,我想念法律!

最後,我雖然偏離了原來規劃的目標,但有趣的是,就是因為對原目標的努力,我才得以發現自己最大的熱情!

執行編輯:鄧紹妤
核稿編輯:林欣蘋

資料來源:換日線

https://crossing.cw.com.tw/blogTopic.action?id=823&nid=8834

瀏覽數: